鬼谷子·决术第十一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1-21 18:56

本篇讲怎样作出决策。只有揣知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判断事情是否可行,从而作出决策。

鬼谷子决术第十一

【原文】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注释】

1、决物:决断事情。

2、托:由于,以……为原因。

3、奇之所托:依靠奇谋。

4、隐托于恶:指奇谋中隐藏有祸患的因素。

5、致疏远:招致疏远。

6、离:通假字,通“罹”,遭受。

【译文】

凡是决断事情,必定是有所疑问。人们总希望遇到好事,厌恶遇上灾祸。善于作决断的人,总是能够全盘了解事情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使作出的决策没有偏失。决断要能带来好处,否则,人们就不会接受。而如果要求每次决断都能够带来好处,就不许运用奇谋,做到变幻莫测,出人意料。如果决策从总的方面来看是好的,但是其中却隐藏着不利因素,决断就不会被人所接受,反而会导致双方关系的疏远。所以,如果决策给人带来损失,或者使人遭受危害,这些都是失误。

【解读】

本节提出了决断的方法,即“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也就是说,作决定时并不是盲目从事,而是要全面了解事情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希望摆脱辽国的附属地位,以求独立,建立金国。辽国皇帝大为震怒,亲自带领七十万大军前去讨伐。完颜阿骨打率领仅有的两万人前去迎战,可是当他行进到瓦剌时,却发现辽兵已经撤走。为防止中计,他派出情报人员打探,得知辽国发生内乱,所以辽国皇帝不得已撤回军队。完颜阿骨打得知这一情况,决定变守为攻。他带领军队日夜兼程,追上敌军。但是完颜阿骨打并没有马上进攻,而是站在高处隐蔽的地方观察敌军阵势,发现中军队伍井然有序,士兵强壮,威风凛凛。这样,完颜阿骨打认为辽国皇帝必定在中军无疑。于是,他下令集中兵力攻击中军,辽国几十万大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一败涂地。完颜阿骨打用两万兵马打败了七十万的辽军,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完颜阿骨打之所以胜利,就是他能够做到“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

鬼谷子·决术第十一原文翻译解读案例

【原文】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注释】

1、阳德:公开施予恩德,使对方感激。

2、阴贼:暗中加以残害,以抑制对方发展。

3、蔽匿:指隐瞒实情,不让对方知道。

4、平素:指对待对方像往常一样,使对方习以为常,不加防范。

5、励于一言:励,追求;一言,指专诚不二之言。

6、二言:指疑惑难解之言。

7、危:高。

8、蓍龟: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龟,是龟甲。这两者都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用龟占卜,古代叫作“卜”;用蓍占卜,古代叫作“筮”。

【译文】

圣人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主要有五个方面:通过公开地施予恩德,让对方感激;通过隐蔽的手段残害坏人,抑制对方发展;通过诚信的方式对待别人,使对方深信不疑;通过隐瞒实情的方式,不让对方知道;通过平时对待对方的方式,让对方习以为常,不虞有他。实施公开感化的方法,应该坚持专诚不二;实施隐蔽谋划的方法,要变化多端;再配合常规的方法和关键的时机。这四种方法都要微妙地综合运用。下决断的时候,用以往的事情来度量,以将来的事情做验证,再参考日常的情况,如果可行,就可以作出决断。国君大臣的事,能提高名声,可以作出决断;不用费力就可以轻易获得成功的事情,可以作出决断;有些事情既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去做,可以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可以作出决断;能带来福佑的,可以作出决断。所以说,决断实情、解决疑难,是万事的关键。用正道治理乱世,决断一件事情的成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古代先王才用蓍草和龟甲进行占卜,以帮助自己作出决断。

【解读】

本节论述圣人成就大业的五种谋略,指出了进行决断的方法:“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汉高祖五年(前202),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汉王刘邦在定陶登基做了皇帝,是为汉高祖。帝国都城的首选应在哪里呢?在高祖君臣看来,则非洛阳莫属,这是因为:第一,洛阳本为周朝旧都,定都洛阳,无疑可以表明汉朝是直接承续周朝而来的,秦朝的统治是非法的;第二,洛阳有现成的宫殿可以利用;第三,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四遭有山水之险可供凭恃;第四,高祖君臣是清一色的关东人,洛阳地处关东,以洛阳为首都,也是大家的感情所能接受的。于是,高祖在诸侯大臣的簇拥下迁都洛阳,住进了洛阳的南宫。这时,被征调去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南)戍守的娄敬拉着车子来到洛阳。当他知道高祖正在洛阳,就放下车子,去拜访老乡虞将军,请求晋见皇帝。娄敬进宫,汉高祖请他吃饭,然后问有何事要禀报,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莫非是想与周朝一比国势的兴隆?”高祖说:“是。”娄敬说:“可是,陛下取得天下的途径却与周朝大为不同啊。周朝的先祖始于后稷,唐尧把他封到邰邑,积德累善有十几代。公刘为躲避夏桀,迁居豳邑;太王古公亶父又因为狄人的侵扰,只好手执马鞭,离开豳邑而迁居岐山脚下,周族人民都争先恐后地追随他。后来周文王做西方诸侯的领袖,调解了虞、芮两国间的争端,开始接受天命,这时吕望、伯夷从遥远的东海之滨前来归附。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不约而同会师于孟津的诸侯就多达八百家,于是一鼓作气灭了商朝。周成王即位,周公旦辅政,营建成周洛邑为东都,他们认为洛邑地居天下的中央,四方诸侯纳贡述职,道路里程远近相同。君王有德行,则很容易统治天下;君王没有德行,则很容易失掉天下。凡是定都洛邑的人,都是打算后世子孙靠德行赢得人心,而不是想让后世子孙凭恃地势险要骄奢淫逸、虐待人民啊!及至周朝衰落,周王室分裂为东周、西周,诸侯们没有朝贡周王室的,而周王室也拿他们无可奈何。这不是因为周王室德行不足,而是因为时事迁移,形势衰弱的缘故。如今,陛下崛起于丰沛之间,收集散兵游勇三千人,统率他们一往无前,席卷巴蜀汉中,平定三秦,然后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大战七十场,小战四十合,使得天下生民肝脑涂地,父子兄弟抛尸荒野,不可胜计,以致时到今日,哭泣之声不绝于耳,伤残之人还没有康复,如此还想与周朝成康之治比美,我私下里认为是很不合适的。再说关中披山带河,四周又有关塞可守,天下一旦发生变乱,上百万的兵员民夫马上就可以动员起来。凭借秦朝的家底,依靠土肥水美、物产丰富的资源,关中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天府之国。陛下入关,定都关中,关东地区即便发生变乱,也可以完全据有秦国故土。与人打架,不扼住对方的脖颈,捶击对方的脊背,就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陛下如果入关,定都关中,就等于是扼住天下的脖颈而捶击天下的脊背了。”娄敬反对定都洛阳而力倡定都关中,首先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他认为汉朝取得天下的途径与周朝大为不同,周以施德于民数百年而得天下,汉得天下却是靠了数年的混战,是以天下苍生肝脑涂地为代价的。因此周朝能以仁政德治长期立国于洛阳,不必考虑洛阳四周是否有山川之险可以依靠;汉朝择定都城却不能不充分考虑到军事地理的因素。由于娄敬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所以高祖很重视他的意见,并马上就此征求群臣的看法。群臣中关东人居多,不愿远离家乡,纷纷叫嚷道:“周朝统治天下数百年,秦朝却不及三世而亡,因此定都关中不如定都洛阳。”高祖犹疑不决,便请他的“智囊”留侯张良来筹划此事,张良明确赞同娄敬的意见,于是高祖当天就起驾西上,定都关中长安。娄敬对定都的分析,显然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的典范。

鬼谷子·决术第十一原文翻译解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