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飞箝第五案例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1-21 19:46

鬼谷子飞箝术

原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积财货、琦玮珠玉、白璧、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案例

鬼谷子认为,招揽人才需用飞箝之术。首先揣度、分析,以便于全面了解人才的真实情况。再打造声势,招贤纳士,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仙李白在其长篇诗歌《古风》中写道:“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说的就是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大张旗鼓招贤纳士的千古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燕国因为内乱和齐国的侵略,国力衰败,燕昭王继位后,想养精蓄锐振兴燕国,击败齐国,报当年齐国破燕杀父之仇,可是手下却没有真正才华出众的人才。于是,他去拜见贤士郭隗,诚恳地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引经据典对燕昭王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屈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呵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到。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大家看到您求贤若渴,那些有本领的人一定会像百川汇海似的源源而来。”

“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燕昭王问道。

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于是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还白白花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昭王每天都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燕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湣王逃到国外。

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昭王派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从燕国东北部后退千余里,燕国领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一带。燕还向南进军,攻占了中山国许多地方。昭王终使燕国跻身于列强之列,步入黄金时代。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招纳贤才,不但要降尊纡贵、放下架子,更要有一颗诚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文王访贤才得姜尚辅佐西周,刘备三顾茅庐方请得孔明出山等都是历史上经典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例子。

贤才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栋梁,很多人都想让这些贤才为自己出谋划策,同时,贤才本身也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并不是请来了贤才就万事大吉了。怎样想方设法控制住贤才,让贤才长期为自己效力,是一个英明的有远见的领导者必须考虑的事情。要想控制一个人,抓住这个人的人性弱点,控制他的心,是控制留住贤才的上上良策。

“攻心术”历来为政治和军事家所推崇。它不仅是“伐国之道”的最有效战略,用于治军、治国同样如此:用于治军,则将帅齐心,士卒誓死效忠,可以一鼓作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于治国,则令人心服,民心归顺,上下一心,国定邦兴。能够掌握“攻心术”,不仅仅能事半功倍,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全胜”。因此可以说“攻心术”也是我们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法宝。

鬼谷子·飞箝第五案例故事

原文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案例

鬼谷子认为:“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意思是说,想要控制对方,首先必须了解对方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尤其是要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然后投其所好,这样就很容易控制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晋灵公是有名的荒淫暴虐之人,他厚敛于民,广兴土木,好为游戏。他闲得实在无聊的时候,就下令在绛州城内建了一个桃园,遍求奇花异草,栽种其中。又筑三层高台,中建绛霄楼,凭栏四望,全城风物,市井百态,尽收眼底。

桃园建成后,晋灵公时常登临俯瞰、饮酒取乐,并以张弓弹鸟为戏。但是时间长了后,他便玩厌了这样的游戏,渐渐觉得不如弹人有刺激性。于是,这个暴君就利用弹人来赌胜负。对准台下的百姓,一声令下,乱弹齐发。百姓头破血流,目毁牙落,号哭遍地,抱头逃避,相互践踏。当时出现了民谚:“莫看台,飞丸来。出门笑且忻,归家哭而哀!”

赵盾是当时朝中的一个元老重臣,曾经多次劝谏过晋灵公,希望他能够礼贤远侯,勤政亲民。开始的时候,晋灵公还假意检讨,继而就拒谏饰非,最后竟积厌生怨,决定杀死赵盾。但是,晋灵公和他的佞臣两次刺杀赵盾都没有成功,赵盾得以逃过了一劫。

他的堂侄赵穿接受了叔父的前车之鉴,对晋灵公采取了“投其所好”的计谋。他首先向晋灵公叩头谢罪,请求辞职,说:“罪人之族,不敢复侍左右,乞赐罢斥。”晋灵公见其词卑貌恭,认为他真诚可信,反而安慰他说:“盾累次欺蔑寡人,寡人实不能堪,与卿何干?卿可安心供职。”

在初步取得晋灵公的信任之后,赵穿就开始百般投其所好,晋灵公喜欢游玩,赵穿就说:“所贵为人主者,惟能极人生声色之乐也。”

晋灵公当然也好美色,昏君往往如此。赵穿就建议派佞臣屠岸贾为他尽选国中美色,并借以调虎离山。同时,赵穿还以桃园侍卫单弱为由,以晋灵公的名义,从自己指挥的军队中精选出了200名勇士,并暗地里同他们制订了除暴计划。一次,赵穿趁着深夜桃园侍宴的绝佳时机,一举铲除了晋灵公这个暴君。

赵穿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以利诱之,投其所好。但是,要想做到投其所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设计的“诱饵”必须符合对方的胃口,才能让对方乐于吞下,从而钩住他,也就是说必须找准对方的真正弱点,然后才能下让对方心动的“诱饵”。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人的欲望都“需要”别人的逢迎。投其所好就是抓住了对方心中的欲望,然后想方设法地满足他的欲望,投其所好,就能取得成功。为了避免“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在应用“投其所好”的战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小心谨慎,尽量做到不动声色、不露痕迹,自然而然地让对方乐于接受,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定要等到水到渠成的时候,才去采取“控制对方”的行动。

鬼谷子·飞箝第五案例故事

原文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

案例

对他人应用“飞箝”之术就要揣摩对方的智慧和能力,度量对方的实力,估计对方的气势,找到突破口和最佳的切入口,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成功。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为了争夺地盘,韩蜀两国交锋,都向秦国告急。秦惠王想出兵讨伐蜀国,但是考虑到蜀道危险艰难,又担心韩国乘机来犯,所以犹豫不决。于是找来司马错和张仪进行商议。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

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轘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行,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远落后的国家,戎狄为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的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业的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

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结果,秦国出兵进攻蜀国,很快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了。

司马错成功地说服了秦惠王伐蜀,是因为他通过揣摩分析,把握了秦惠王一心想扩展疆土、富国强兵的真实意图。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战场,不管是与对手竞争还是进谏,只要涉及与对手的较量,都要预先对对手进行仔细的分析,以求全面、准确地了解对方,揣摩透对方的心思与实力,有的放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鬼谷子·飞箝第五案例故事

原文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复。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案例

鬼谷子认为,反复试探以抓住对方心理,从而决定是投其所好,用激励褒奖的言辞去说服对方,还是故意诘难对方,用假象使对方说出实情,这就是以假求真、以虚求实的最大奥妙。

“虚张声势、瞒天过海”在政治上、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瞒天过海也是一种示假隐真的谏诤之法。大臣在向君王进谏中,常用以掩盖真相,为自己或无辜者开脱罪责,遮饰过失。

《史记》载:楚平王派奋扬去杀太子建,还未到该地奋扬就通风报信放跑了太子,太子出奔宋国。楚平王闻讯大怒,立即召见奋扬。奋扬让城父的人捆上自己去见平王。平王说:“命令出自我的嘴里,进入你的耳眼,是谁把消息告诉太子建的呢?”奋扬回答说:“是我告诉的。大王当初命令我‘侍奉太子建如同侍奉我一样’,我虽不才,也不能有二心。我执行当初的命令来回禀大王,所以放走了他。后来虽然也后悔这样做,可也来不及了。”平王说:“你还敢来见我,是为什么呢?”奋扬回答说:“接受派遣却未执行命令,大王召见而又不来,这是加重罪过。就是要逃跑,也无处可去。”楚平王于是赦免了他。

奋扬利用楚平王当初说过的话,来为眼下放跑太子的罪责开脱,借用的便是瞒天过海之术。

明成祖时,广东布政使徐奇来京觐见皇帝述职,随行带了许多岭南特产竹席,准备赠送朝中大臣。在京城巡逻的士卒查获他准备赠送人的名单,呈交皇帝。明成祖查看名单,朝中大臣之中,唯有杨士奇不在名单中,于是独自召见杨士奇询问是怎么一回事。杨士奇说:“徐奇由都给事中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时,朝中大臣都写诗为他送行,因此他这次来顺便给那些人捎点礼物。当时,我有病在身,没有写诗为他送行,因而送礼名单上没有我,否则也会有我。现在众臣的名字虽都在名单中,但他们是否接受礼物尚未可知,况且礼物很轻,也不含有其他企图。”成祖疑问消除了,将名单交给宦官烧掉,此事遂了。

杨士奇所言之事,也许存在,也许编造,但他劝谏的动机,就是为徐奇辩解:赠送薄礼无罪,不必细加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