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权术第九案例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1-21 19:52

鬼谷子权术

原文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言;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案例

“说者,说之也”,就是通过表达自己的意图来说服对方。鬼谷子在本篇中重点阐述了判断各种说辞的方法和游说需要掌握的各种语言技巧。想要说服对方,你的说辞必须有吸引力。只有让别人觉得从你的说辞中可以受到启迪,增长见识,获得想要的利益,别人才会被你的说辞所吸引,别人才会洗耳恭听你的游说。生活中,游说的各种语言技巧及判断各种说辞的方法非常重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孟尝君的封地薛遭到了楚国军队的攻击。这时候,淳于髡从楚国出使回来,路过了薛,孟尝君将他邀请至自己的府中。

几天后,孟尝君亲自将淳于髡送到了郊外,并对他说:“现在楚国人正在攻打薛,如果先生您不能帮助我的话,恐怕我再也不能侍奉您了。”

淳于髡恭敬地回答:“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放心吧!”淳于髡回到齐国后,向齐宣王禀报了出使的情况。齐宣王问:“您到楚国感觉如何?”

淳于髡说:“楚国很贪婪,薛也自不量力。”

“嗯?”齐宣王十分不解,“先生此话作何解释?”

淳于髡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薛自不量力,为先王立了宗庙。楚国贪婪而出兵攻打薛,薛的宗庙也必定危险。所以我说薛自不量力,楚国也太贪婪了。”

“啊?”齐宣王马上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啊!”

于是齐宣王立即发兵救薛,薛地由此而得以保全。

淳于髡没有直接劝谏齐宣王,而是以一句“薛自不量力,为先王立了宗庙”来进行旁敲侧击,暗示齐宣王如果不发兵帮孟尝君解围,先王的宗庙也将被毁灭。从而巧妙地激发了齐宣王保家卫国的斗志,达到了劝谏的目的。淳于髡可算得上是一位高明的“语言专家”了。

既然要游说,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语言流畅,引人入胜,迎合对方的心理,就需要对表述的语言进行一定的修饰,让语言变得有逻辑、有条理,这不仅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还能巧妙地隐蔽自己的意图。

鬼谷子·权术第九案例故事

原文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案例

人的五官中,嘴巴是用来表达情意的。语言是有声的文字,透过嘴巴发出声音来表达情意,是属于有形的语言。生活中,如果你自己不讲,别人就无从知晓你的想法。在讲的过程中既不能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又要取得他人的信任,这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揣测出他人内心世界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人们可以用“耳”、“目”来侦察邪恶,所以,在人们看来,“耳”、“目”是心灵的辅助器官,二者能将所见所闻传至大脑,再由大脑加以归类分析,进一步发现事物变化的征兆,并引导其变化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同时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还能将事情发生前后的现象进行类比,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得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此时,真真假假就显得极为明朗。

人们出于某种利益而隐藏自己的想法,经常不说实话,用一些相反的言行来迷惑你。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就无法把握主动权。

春秋战国时期,楚考烈王没有子女,丞相春申君就四处搜寻美女献给楚王。有个叫李园的赵国人,其妹长得很漂亮。他本想把妹妹献给楚王,可又担心不能生子而无法获宠,于是想了个主意,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

春申君非常喜欢这个美女,没过多久,她就怀孕了。美女想到了一条妙计,和她哥哥偷偷商量后,对春申君说:“夫君,楚王跟您的感情真是好啊!”春申君动情地说:“是啊,我和楚王的感情就连亲兄弟也比不上。”美人又说:“可是楚王没有儿子,他死后只有让自己的亲兄弟做国君。新国君一定只重用自己身边的人,哪轮得到您呢?而且您现在的地位这么高,肯定有对楚王的兄弟不够礼貌的地方,那您的处境岂不是更危险了吗?”春申君听了,说:“是呀,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美女眨了眨眼睛,说:“办法倒是有一个。我已经怀孕了,如果楚王现在喜欢上我,那我生下的孩子就可以当上国君。这样您就不用担心以后的前途啦。”

春申君照这个美女说的,把她献给了楚王。美女果然很快就得到了楚王的宠爱。后来,这个美女在王宫生了个男孩。随后这孩子便被立为太子,美女也就当上了王后。楚王又提拔她的哥哥李园当了高官。

这时的李园随着地位的提高,想得更多了。李园怕春申君泄露了秘密,便在私底下养了许多杀手,计划伺机杀掉他灭口。

此时的春申君却还蒙在鼓里。他的一个门客朱英对他说:“您做楚国的丞相已经二十多年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一天楚王死了,您就要辅佐年幼的太子,直到他长大成人。这是您的福气,但这其中也可能隐藏着灾祸。正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春申君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满不在乎地说:“我现在过得很好啊,至于将来,会有什么不幸呢?”朱英忧心忡忡地说:“李园一直想夺取您手中的权力,他早就偷偷养了许多杀手,只等楚王一死,便将矛头指向您。这就是我说的灾祸啊。不过,现在挽救还来得及,您只要先把我派到楚王的身边,替您干掉李园,就能免除您的后顾之忧。”春申君听了,哈哈一笑,拍拍朱英的肩膀说:“先生多虑了。我了解李园,他是个胆小、温和的人,我又一直对他那么好,他不会做出什么对不起我的事。”

过了十几天,楚考烈王死了。李园先到宫里,安排杀手埋伏在宫门内。春申君匆忙进宫,刚走进宫门,李园的杀手就从两旁杀出来,他还没来得及喊救命,头就被割了下来,更悲惨的是连他的家人也没能逃过这场血光之灾。

在这个故事里,春申君想借美女保全自己,甚至能手握大权;而李园却早有所图,他想借美女实现自己更大的阴谋。

原文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案例

在古代,君主是九五至尊,是人人朝拜的天子,所以和君主说话,必须格外小心,尤其不能提及君主有所忌讳的事情,否则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人。她母仪天下于前,登上皇位于后,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代女皇却忌讳猫。说起来,武则天忌猫事出有因,她曾将唐高宗李治之妃萧良娣囚禁下狱,萧良娣对她的残暴行为恨之入骨,发誓说:“愿阿武(则天)为老鼠,吾为猫儿,生生扼其喉!”这话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萧良娣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武则天也从此开始恨猫、忌猫,把养猫看做是“不祥之兆”,并下旨宫里一律不准养猫。

萧良娣,即萧淑妃,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族人,齐梁皇室后裔。她于唐高宗还是太子时便进入东宫,封为良娣,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后来高宗即位,成为皇帝,就晋封良娣为淑妃,曾受宠后宫于一时。

当时王皇后对萧淑妃十分嫉妒,两人互相在高宗面前争风吃醋。有一次王皇后发现高宗真正喜欢的是先皇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但此时武则天已入感业寺为尼,于是,便召武则天还俗入宫,封为昭仪。武则天入宫后备受恩宠,这让萧淑妃顿失宠爱。后来,不但萧淑妃失宠,王皇后也逐渐遭到冷落。武则天就找到一个机会,陷害王皇后。于是,王皇后与萧淑妃便一同被废为庶人,武昭仪立刻一步登天,成为皇后。

萧淑妃与王皇后被幽禁在冷宫,一日,高宗突然想念她们,便前往冷宫探望,看到她们的惨状,相当不忍。二女请求高宗让她们重见天日,并希望将幽禁的别院命名为“回心院”,高宗允诺将会处置。但是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即刻下令将她们各杖击一百,以泄心中怨恨。

萧淑妃被杖击时,曾大声骂道:“武氏狐媚!我来世一定要生为一只猫,让武氏转生为鼠,我要生生世世扼她的喉咙报仇!”武则天为此相当害怕,命令皇宫不准养猫。后来武后夜里常梦到王皇后与萧淑妃披头散发、鲜血淋淋,样子十分恐怖,让她感到非常厌恶,命巫师做法消灾,又觉得不行,就搬到蓬莱宫居住。从此,武则天就有了一个非常的忌讳,就是恨猫,以至于宁愿在东都洛阳住一年,也不愿在长安皇宫待一天。武后在杀害王皇后与萧淑妃后,命王氏改姓“蟒”,萧氏改姓“枭”,把她们的族人流放到岭南。直到唐中宗李显即位以后,才恢复他们的本姓。

鬼谷子·权术第九案例故事

原文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而谈者知用其用也。

案例

“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鬼谷子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听从自己所说的话,非常渴望自己办理的事情可以一举成功。但是一个人很难发展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功之士的能处就在于他们善于聚集拥有不同才能之人,集合并发挥各方人才的优势,做到取长补短;而真正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也懂得如何去利用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短处的不足。

人才对于君王、明主,就好比女人对于男士,不会有君主不爱好有德之士,但有德的人不一定有才;同样,不会有男士不爱美女,但美女不一定贤惠!而没有人才,君主就难以把国家治理好,没有贤惠的妻子,男人就很难把家业理顺。所以说,用人就要用他的长处与特长。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本来只是一名歌伎,但司徒王允充分了解了貂蝉的长处,让她左右于董卓与吕布之间,最后成就了连环之计!从这可以体现出王允的高明之处,他充分地利用了貂蝉的长处:美、媚、智。而要成就此计,三个长处缺一不可。试问:假使貂蝉不具备国色天香的美貌,再狐媚再聪明,又能钩得起谁的色欲?假使貌美如花而且聪慧机敏,但是比较清纯而不狐媚,那就根本做不成这事;假使貌美如花而且风骚狐媚,但是脑袋不好使,三句话就露馅,那就更成不了事了,王允也不会让其去干,他得要脑袋呀!而在这里面,人们最看不起的词汇“狐媚、风骚”便都成了貂蝉的优点与才干,但清纯便是缺点了,这就说明,用人是把人的长处用到该用到的地方!

张良、萧何、韩信是汉初三杰,可以说汉朝的江山全是拜这三人所赐!而刘邦也清楚,他在战胜项羽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论自身能力、势力,刘邦跟项羽不是一个级别,而最后弱势的刘邦能战胜不败的项羽正是因为刘邦会用人的缘故。张良本人多谋,但有些寡断;萧何遇事冷静,很有见识,还喜欢听取分析多方意见,善断;韩信能统率百万大军,而且战必胜,攻必取,善战。于是刘邦总是多方听取张良、陈平等的意见,然后交由萧何决断,最后让韩信去战场执行,真是妙啊!能把人用到这个分上,不得天下,可能吗?

燕雀虽然飞得快,但你让它去水中游,它能不能游过乌龟?河豚虽然游得快,但它离开了水却不能活。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与短处,高明的管理者,总是善于让人才充分发挥他的优势与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善飞者,给其一片天空;善游者,给其一江河水!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人才的作用!

用人必须根据人的特长,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用的法则。用人时应该先要了解和弄清楚使用对象的特长是什么,这种特长适用于哪个领域,按照人的特长派用场,使工作领域与人的特长对口。工作领域和人的特长二者中,应把考虑的重点放在人的特长这一方,要因人而用,不要削足适履,人为地强求人家改变或放弃自己的特长勉强去适应工作。善于用人的领导者,总是针对人的领域特长安排适宜的工作,分派适合的任务,以发挥人的特长优势。

面对困难,在智者面前不要谦卑,更不要妒忌,要通过对他人长处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扬他人之长,避自己之短,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原文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案例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么是自己失言失态,要么是对方的反应不如预料的好,要么是周围的环境出现了没有预料到的变化,等等。在遇到这些猝不及防、进退尴尬的情况时,往往会让人啼笑皆非,狼狈不堪,最后陷入窘境。

说话得体,是一门艺术,只有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随机应变,才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随机应变的对话方式,要有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不能永远都用同一种方式说话。这点涉世之初的年轻人尤其应当注意。应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式。否则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得罪人。这也是本篇中鬼谷子所要阐述的重点。

一滴甜蜜糖比一斤苦汁能诱惑到更多的苍蝇。良好的赞美,令人心花怒放,满面春风。事实上真正讨厌别人对自己说好话的人几乎没有。在古代官场中,那些奸猾之臣就很懂得用赞美的语言以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

安禄山在投靠了范阳节度使张守跬后,因精通六种少数民族语言,当上了经管少数民族贸易事务的互市牙郎。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安禄山偷羊丑事败露后,张守跬一气之下要把他打死,安禄山龇牙咧嘴大声喊叫:“难道你不想消灭契丹、奚吗?何必滥杀壮士!”张守跬被他的吼叫声惊住了,感到安禄山可以派上用场,于是便把他提拔为“捉生将”这么一个低级武官,负责捕捉俘虏。安禄山由于熟悉这一带地形,经常用三五个骑兵就能活捉几十名契丹俘虏。张守跬再给他加兵,安禄山捉到的俘虏也成倍增加。张守跬对他非常赏识,把他提拔成偏将,并把他收为干儿子。张守跬有时看着安禄山长得出奇的肥胖,觉得很不顺眼。为了博取张守跬的欢心,安禄山就少吃少喝,尽量使身体瘦一点。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安禄山升任平卢军兵马使。为了继续往上爬,他精心设计了许多投机钻营方案。凡是中央派到平卢视察的官员,不分职位高低,安禄山一律贿赂。这些人回到京都后,在唐玄宗面前为安禄山百般吹嘘,这样,安禄山在玄宗心中留下了极好极深的印象。

聪敏过人的安禄山看到唐玄宗对大臣的最大要求是对皇上忠心耿耿,就竭力装扮出一个忠臣的面孔。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安禄山乘到京都汇报工作之机,诡秘地对唐玄宗说:“去年七月,营州蝗虫横生,我点起香火对苍天一再祈祷:如果我心术不正,对国君不忠,请蝗虫把我的心吃掉好了;如果我心术端正,对国君忠诚,请苍天把蝗虫赶跑。果然,一群鸟从北翩翩飞来,把蝗虫全部吃光。”唐玄宗听完,一面下令史官把这番荒诞无稽的话记录下来,一面下令设宴招待这位“忠臣”。到了酒兴时,唐玄宗问安禄山:“都说你体重有三百六十斤,肚子垂到下面,穿裤子时还要别人钻到你的肚子下面把腰带系好。你肚子里面究竟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答:“没有别的,只有一颗忠君赤心。”玄宗听后,脸上笑开了花,对他更加喜爱。

安禄山尽管野心很大,但在唐玄宗面前总是装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模样。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安禄山在内殿受到玄宗的盛情招待。席间,他对玄宗说:“我生长在外蕃,天生卑贱,受到您的如此款待,实在过意不去。我没有别的可以报答您的厚恩,只希望为您而死。”说完,跪在了玄宗面前。当玄宗把他扶起时,皇太子已经走进了内殿。安禄山见了太子不下跪,大臣问其原因,安禄山答:“我是蕃人,不懂中原礼仪,不知太子是什么官。”玄宗插话:“是我的继承人,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太子。”安禄山对玄宗说:“我实在太糊涂了,只知有您,不知还有太子。”玄宗为了嘉奖他的“纯诚”,赐给他大量物品。

安禄山在京都了解到,贵妃杨玉环最受玄宗的宠爱,她的话玄宗无不听从,于是安禄山便把比自己年龄小得多的杨贵妃认作干娘,对她百般奉承,竭力巴结。听说贵妃喜欢跳胡旋舞,安禄山每次进宫,都与贵妃尽情地狂欢乱跳。大诗人白居易为他们留下了生动而逼真的记述:

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随着急速旋转的舞姿,安禄山与杨贵妃少不了互相调情,玄宗知道了也从不过问。

安禄山从唐玄宗的言谈中了解到,最令玄宗不安的边疆地区是东北。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契丹、奚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出兵唐朝,唐玄宗为此经常寝不安床,食不甘味。安禄山为了让唐玄宗在心理上得到宽慰和建立功名,多次对契丹、奚用兵,但大都失利。诡计多端的安禄山见硬打不行,就经常用和好作为骗局,设宴招待契丹官兵。事先把酒掺进毒药,契丹官兵喝了很快就昏迷不醒,安禄山命令部下迅速把他们的头砍掉,把尸体埋进早就准备好的土坑中,然后派人把他们的首级送到长安。安禄山因此被唐玄宗称赞为“万里长城”,官位接二连三地升迁。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安禄山被提升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被提升为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被提升为河东节度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两个妻子康氏、段氏,他的母亲、祖母都被唐玄宗封为国夫人;他的十一个儿子都由唐玄宗赐名,有的当了高官,有的娶了公主。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能小看他人,更不能自高自大。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辞令的五种情态随处可见,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利用它们各自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应对,对症下药,事情的成功就变得容易多了。

鬼谷子·权术第九案例故事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谓量权。

案例

历来善于掌控天下者,最基本的要会衡量各自的力量悬殊,掌握对手的真实情况,同时还会在获悉对手真实情况时进一步审视其变化的情况,以便掌握一些隐秘的事态变化,从而判断出表面现象中的内在本质。

鬼谷子认为:“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如果不对对手的权能进行分析,就无从获悉各自力量的悬殊情况;分析了但却不全面,就不能知晓事物隐秘变化的征兆。此时,“量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能成就大事的人,都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能够清晰地辨识事务的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进行取舍。有这种慧眼的人一般为官则大贵,从商则大富。

我们考察一个人,可以看他具备哪些素质,缺少哪些素质,通过这些,就可以大致了解和把握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具有哪些长处,又有哪些不足。

马援从小就有大志。他不愿去死做学问,就向抚养他长大的哥哥们提出,要到边郡去放牧。他的哥哥都在朝里做官,他们了解马援的心意,就对他说,你有大才,日后一定会成大器。你就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吧。但没过多久,他的大哥马况病死,他就为哥哥服丧一年,每天都在墓地度过。后来他来到了边地放马,很多人仰慕他,就去投奔。他游历了很多地方,增长了见识和阅历。

马援很善于经营,很快就有了几千匹马和牛以及几万斗谷物。他说:“积累钱财,就是要为众人所用,不然就成了守财奴了。”

于是他把所有的钱财都分给了众人,自己穿着一件皮袍,悠然自得。

王莽当了皇帝后,不得人心,各地纷纷反叛。马援在隗嚣手下做了绥德将军,很受器重,凡有大事,隗嚣都要和他商量。

公孙述在四川自立为皇帝,刘秀则在洛阳当了皇帝。马援和公孙述是老朋友,隗嚣就派马援去拜访他,对马援说:“你去了解一下他的为人,看看他的位置能不能坐稳。”

马援到了那里,满心以为公孙述会像老朋友一样对他,和他手拉着手在一起谈天说笑,没想到公孙述在殿外布置了重兵,让人引马援进殿,互相问候后,又把他送到宾馆,让他换了新衣服,然后聚集所有的官员,设宴招待他。公孙述等百官都到了,才坐着马车,打着鸾旗,在卫士的簇拥下缓缓而来。

宴席很丰盛,公孙述对马援和他的手下也非常礼貌。他还想给马援封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马援的手下动了心,对马援说:“大人,公孙述这样对我们,不如留下吧。”

马援说:“天下成败还没有定局,公孙述不和别人谋划天下大计,却摆出一副皇帝的架子。这只是做做样子,就好像演戏一样。这样的人怎么会成大事呢?”

回去后,他对隗嚣说:“公孙述是井底之蛙,妄自尊大而已。我们不如专心投奔刘秀。”

后来隗嚣让马援去洛阳给光武帝刘秀送信,刘秀等马援一到,就派人请他上殿,笑着说:“你来往于两个皇帝之间,今天见到你,令人大感惭愧呀。”

马援行礼说:“现在不光是君主可以选择臣子,臣子也可以选择君主。我和公孙述是同乡,我去见他,他还设卫兵守护。我现在远道而来,陛下怎么这么大意,难道不怕我是刺客吗?”

刘秀说:“你不是刺客,只是一个说客。”

“陛下,现在天下动荡,擅自称帝的人不在少数。”马援说,“今天见到了陛下宽宏大度,和当年的高祖一个样子,才知道陛下是天命所归!”

回去后,马援对隗嚣说:“刘秀和我谈了几次话,每次都从夜里一直谈到天亮。他精明干练,韬略过人,而且对人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又豁达大度,又熟读经书,对前朝的事情了如指掌。”

隗嚣问:“你说他有些像汉高祖,他比起汉高祖来怎样?”

马援回答:“不如高祖。高祖性情豁达大度,当今的皇帝喜欢吏事,做起事情来一定要按制度行事,也不像高祖那么喜欢喝酒。”

隗嚣说:“按你所说,刘秀不是胜过高祖了吗?”

在马援的劝说下,隗嚣也决定跟随刘秀,于是派自己的儿子到洛阳去当人质,马援也跟了去。从此,马援跟从了光武帝,立下了很多功劳。光武帝对他十分看重。

马援对手下的人非常宽厚。他每次立功或升官,都犒赏将士。他说:“我的堂弟曾经看我慷慨,有大的志向,就对我说,人的一生,只求衣食温饱,坐着小车,骑着瘦马,在郡里当着小官吏,守着祖宗的基业,被乡里称做有德积善的人也就够了。追求多余的东西,只是自寻烦恼。当我在浪泊、西里之间出征时,敌人还没有消灭,下面有沼泽,上面有雾气,我累了躺在草地上,想起堂弟说的话,那种安闲的生活哪里能得到呢?现在全仗着大家出力,蒙受皇上的厚爱,在你们之前就佩戴金紫,封了爵,这让我既高兴又惭愧。”

手下听了他的话,都伏下身来高呼万岁。

马援从小就死了父母,是由哥哥们带大的。他当上了朝中的九卿后,对哥哥们的儿子都很关心。他的两个侄子常爱发表尖刻的议论,还结交一些不法的侠士,这让他非常担心。他给侄儿们写信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嘴里却不能说。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妄自评论时政的得失,这是我深恶痛绝的事情,我宁死也不愿子孙们这样做。

他告诫侄儿,要谦虚节俭,清廉公正,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不要放浪形骸。

马援志在天下,他常常忧患匈奴和乌桓在北边袭扰边境。他常说,大丈夫应当死在疆场,用马革裹尸而还,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面前呢?

马援算得上一个近乎完美的将领。他为人仁爱忠诚,又有远见,识大体,因此在战场上能打胜仗,在官场上也能处于不败之地。

他是隗嚣的手下,却并不认为隗嚣是能成大事的人,因此他反对隗嚣另立山头,也瞧不起貌似强大的公孙述,而主张投靠刘秀。在当时纷纭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这是很有眼光的。

可以说,马援很会看人,因为他知道如何去观察一个人能否有作为。他也会做人,因为他知道要想成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当一个人清楚了成功需要具备的素质后,他不但会用这些作为标准来考察别人,也自然能用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

鬼谷子·权术第九案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