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谋术第十案例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2-11-21 19:53

鬼谷子谋术

原文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案例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鬼谷子在本篇中强调,在筹划计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事物有因有果、因果循环的规律法则。首先要找准事物的突破口,以便推测出事情的真实情况,洞悉事情发生及发展的原委,制定出三种谋略方案,然后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来确定最切实可行的应变对策,想出出奇制胜的绝招。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他的文功武治,样样都无人能及。贞观之治所达到的政治清明,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令人称羡不已的。这要是放在一般人的身上,早已经陶醉了,变得飘飘然起来,然而李世民却能够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

保持清醒,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却难。就说祥瑞之事吧。

李世民当了皇帝,采取了一系列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快大唐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

“大唐天子就是英明。”

“是呀,我们真是遇到了盛世。”

百姓们纷纷称颂。他们是真心拥戴唐太宗。

生活富足,心情也好了,人们开始注意一些祥瑞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和国家的兴盛联系在一起。

一些官员们也拿这个来做文章。如果说百姓是出于真心,而官员们更多地是为了讨好皇帝。因为皇帝们都喜欢这类祥瑞之事,这说明自己上应天心,有上天在庇护。很多官员靠着上报这类祥瑞之事,讨得龙心大悦,升官发财。

于是,官员们经常一级一级地上报,说哪里哪里出现了吉兆,这都是托皇帝陛下的福,大唐江山万世永固。

太宗皇帝一开始也并不在意,时间久了,他发现了问题。一天,有两只白喜鹊在皇宫寝殿中的大槐树上建窝。大臣们见了,都连声称赞,说这是祥瑞的兆头,向太宗表示祝贺。太宗皱了皱眉,对大家说:

“最近总是有人上表恭贺祥瑞的事情。祥瑞之事算是什么呢?假如老百姓生活富足,即使没有这类祥瑞之事,也不影响帝王成为尧、舜这样的明主。假如老百姓吃不上穿不上,冻死饿死,即使祥瑞之事再多,也不影响帝王成了桀、纣这样的昏君。朕读历史,看到后魏的时候,官员们烧着连理树,煮着白雉鸡。难道这也能说是盛世的征兆吗?”

于是太宗皇帝下令拆掉鹊巢,把喜鹊放到野外,又颁下诏书,说,从今以后大的祥瑞可以上奏朝廷,大瑞之外的各种瑞兆,报告给有关部门就行了。从此,上报祥瑞之事渐渐少了,官员们都把精力用在了政事上面。

祥瑞之事,历朝历代都有人在献,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欣然接受。唐太宗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献些祥瑞算不上过分,但他意识到,祥瑞的征兆并没有实质意义。国家强盛了,百姓富足了,天下自然太平;而奸臣当道,贪腐之风盛行,有再多的祥瑞,百姓照样会造反,政权照样会颠覆。因此,注重祥瑞不如把工夫用在治理上,这样也可以杜绝一些不干事的人借献祥瑞来邀官请赏。

能做到太宗的分上,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为他人所不及。同样是皇帝,唐玄宗在他的政治生涯的前半段也是相当出色的,但他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放松了警惕,结果一不留神就使大唐由极盛走向了衰落,自己也由明皇变成了大唐的罪人。两相比较,优劣就自然分明了。

鬼谷子·谋术第十案例故事

原文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案例

鬼谷子把人才分为仁者、勇士与智者三类。对于仁者来说,理想与信念远比财富与地位更重要,也就是说,仁者更注重理想和信念,即使是最具诱惑的利益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为所动;而勇士是不会轻易被外来的压力和威胁所恐吓的,这类人才有着百折不挠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即使是最具危险的事情他们也能如期完成;智者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他们甚至一眼就能看穿一切不诚信的欺骗手段,如果对其晓以大义,必能立下盖世奇功。

晏子在齐国可以说是大名鼎鼎,这个其貌不杨、身材矮小的宰相才智非凡,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还因善于劝谏齐王而名垂千古,他屡次出使外国,皆能不辱使命,为国扬威,称得上贤相。但就是这么一位“正人君子”在与奸佞斗法时也少不了搞阴谋。

当时,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个勇士,他们以勇猛无敌而闻名于齐国,也颇受齐国国君齐景公的宠爱。这三人因为英雄相惜而结为异姓兄弟,自诩为“齐国三杰”。他们自恃有功,横行霸道,目中无人。有一次,已任齐国宰相的晏子在路上与之相遇,他们连个招呼也不打,甚为傲慢。甚至在齐景公面前,他们也以“你我”相称,无礼到这种地步,景公内心自然不悦。这时,奸臣陈无宇等正在阴谋篡位夺权,见此三人威猛无比,又头脑简单,便设法收买过去,以相机行事,图谋篡乱。

晏子深知如果让这种恶势力日益扩大,必成后患,便乘机对齐景公说:“我认为贤明君主手下的将官,应该明白君臣的礼节,懂得上下的规矩。这样,在国内才可以禁住暴乱,对外可以阻挡敌人。上面给他奖赏,下边也服气。可如今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对上不讲君臣礼仪,对下没有尊长曲范之德,对内不能用来禁止暴虐,对外不能用以拒敌,因而,他们实在是危于国家安全之人,莫如趁早除掉。”齐景公也早已对这三人深为痛恨,只是忌惮于三人功勋卓著,在齐国国内素有威名,如果贸然下罪,很可能会产生动乱,才不敢治其罪,这时晏子正好来劝谏,他就顺水推舟,全权交给晏子处理。

过了一段时间,鲁昭公到齐国访问,齐景公想趁此机会发动外交攻势,让鲁国脱离和晋国的联盟而加盟齐国,所以,齐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鲁昭公。在宴会上,鲁昭公让叔孙舍做相礼,齐景公就让晏子做相礼。在齐景公的下边,站着三个铁塔般的勇士,正是“齐国三杰”。

晏子一直在想怎样除掉这三人,却苦无机会,这下却豁然开朗,计上心来,他对景公说:“主公种了几棵稀有的桃树,今年该结桃子了,我想去看看,摘几个桃子来给二位君主尝尝鲜,不知可否?”景公同意了,晏子就请求由自己去摘桃子。

晏子只摘来了六个桃子,对景公说“桃子未熟,只此几个”,并行酒令,把桃子献到鲁昭公和齐景公的面前说:“桃大如斗,天下稀有,君王吃了,千秋同寿。”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吃了一个。晏子和叔孙舍相互推赞,都说对方辅佐君主有功,也各吃了一个。这样,就只剩下了两个桃子。晏子对齐景公说:“现在还剩下两个桃子,我想不如让下面的大臣各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同意了,晏子就传下令去,让下面侍立的大臣各表功劳。

站在齐景公近处的三勇士性子最急,其中公孙捷先走出一步说:“在桐山打猎时,冲出了一只老虎,直向主公扑来,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主公的命,应该说功劳不小吧!”晏子说:“你救了主公的命,确实功劳不小,应该吃一个桃子。”晏子就请景公赏了他一个桃子,一杯酒,公孙捷拜谢退下。

这时古冶子上前一步说道:“打死老虎算什么,我跟主公渡黄河的时候,一头大鳄鱼咬住了主公的马,是我和那鳄鱼拼死搏斗,杀死了鳄鱼,才救了主公的马。”齐景公插言说:“要不是古冶子,别说我的马,就是我的命也保不住了。”晏子一听,忙让齐景公赏给古冶子一个桃子和一杯酒。古冶子吃了酒,吃了桃子,拜谢而退。

另一位勇士田开疆一看两个桃子被前面两个人吃光了,气得大声嚷嚷:“打死老虎、杀掉鳄鱼算什么,主公让我去打徐国,我杀死了徐国的大将,俘虏了五百敌人,连郯国和莒国都归附了我们,这样的功劳算不算大呢?与他们相比如何?凭我的功劳,能否吃到一个桃子呢?”

晏子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开疆拓土,比杀虎斩鳄的功劳要大,只是桃子已经吃完,就让主公赏你一杯酒吧!”

齐景公也说:“要论功劳,数你最大,可惜说得晚了!”

田开疆十分生气地说:“我为国争光,帮主公打败敌国,反倒不如个杀虎斩鳄的人,还站在这里丢什么脸哪!”说完,拔剑自刎。

公孙捷说:“我凭这么点功劳,竟也抢桃子吃,想想真是脸红,我也不活了!”说完,也拔剑自刎。

古冶子大叫道:“我们三个人是生死兄弟,你们俩死了,我还能活吗?”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桃杀三士”的故事,晏子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不动一刀一枪,就不着痕迹地杀了三个盖世英雄。不仅展现了他高深的斗争智慧,更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一条斗争规律:谋定而后动,谋无正邪,有胜乃大!

既然有仁者、勇士、智者三种人才,就会有与之相应的:愚蠢的人、不诚实的人、贪婪的人。愚蠢的人不懂得深思熟虑,往往人云亦云,因此是最容易被蒙蔽的;不诚实的人满口谎言,经常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又担心事情会败露,因此他们也会显得异常胆怯;贪婪的人贪得无厌,往往会在利益面前经不起诱惑而乱了阵脚。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贪婪,不过分计较得失,才能在人生旅途中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鬼谷子·谋术第十案例故事

原文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案例

鬼谷子认为:“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公不如私”是说,公事公办不如求之于私交,正如当下所说的有“人”好办事,无“人”办事难!这个“人”就是熟人,是私交。熟人可以是先前就熟,比如说朋友,亲戚什么的。也可以是“后熟”,初次见面也会变成熟人,来往多了就熟了;求之于私交不如与人密谋,只有与人密谋的方法才可以做到无懈可击。

曹操兵败,欲联合刘备,扫清东南,去除心腹大患吕布。谁知事情泄露,吕布抢先下手,打败刘备,攻占了小沛。又派陈宫联络泰山强盗孙观进攻兖州各郡。曹操闻讯便率大军行至肖关附近,进攻吕布。这时,吕布手下的部属陈登早已成为曹操的内线,便趁机运用传递假情报的计谋,配合曹操打败吕布。肖关告急,吕布要带陈登前去救助,让陈登父亲陈珪留守徐州。

临行前夜,陈氏父子秘密商议,如果吕布败回,由陈珪占领徐州不放他入城,但恐吕布妻小心腹在城里诸多不便,怎么办?陈登说:“不必发愁,我有计策了。”

第二天他入见吕布劝道:“徐州四面受敌,曹操一定要拼力进攻,我们当先留有退路,将钱粮移藏于下邳,若徐州被围,就有粮草接济。”

吕布喜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即命人将妻小和钱粮移屯下邳。部署完毕,便率军前往肖关。

行至半路,陈登说:“让我先去肖关探听曹军虚实,您方可行事。”吕布同意。陈登先上肖关,告知守将陈宫:“吕将军责怪你们不肯出兵迎战。”

陈宫说:“曹军势大,不可轻敌。我们紧守关隘,你劝主公力保沛城,这是上策。”

陈登“嗯嗯”点头。晚上,陈登见曹军直逼关下,便悄悄写了三封情报,挂在箭上,射下关去。翌日,他辞别陈宫,飞马来见吕布道:“孙观等人都想向曹操投降,献出肖关,我已命陈宫死守,将军便可于今日黄昏杀去救应。”

吕布便令陈登先去关上约陈宫为内应,举火为号。

陈登见了陈宫又说:“曹军已抄小路进入关内,主公怕徐州有失,你们要回援。”

陈宫便率军弃关上路。陈登在关上放起火来。吕布趁着夜色攻来,与陈宫等自相残杀。曹军望见火光,已知陈登箭信所示讯号,便一齐杀到,轻易夺取了肖关,孙观等人各自逃命去了。

吕布与陈宫相互攻到天明,方知受骗上当,急忙联合一起赶回徐州,到城边叫门时,城上乱箭射下。原来陈珪已公开投降曹操。吕布要找陈登,遍寻军中不见,才知中计。其时,陈登早已去小沛,再次向守将高顺、张辽假传情报:“主公在徐州被围,你们快去救援。”

高顺、张辽即率军赶往徐州,路上同吕布、陈宫相遇,吕布这才恍然大悟,狠狠地说:“我非杀死陈登这个内奸不可!”即会合军队向小沛进发,行至城边,见城上尽是曹兵旗号——原来曹操已按陈登箭信所示,令曹仁乘虚而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小沛。

吕布在城下大骂陈登,陈登在城上指着吕布回骂道:“我是汉朝的臣子,岂能为你这个反叛之贼服务呢?”吕布大怒,要想攻城,无奈曹操率大军冲杀前来,吕布难以抵御,只得率部向东面逃去。

可以说陈登把鬼谷子“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的谋略演绎得淋漓尽致。陈登父子密谋与曹操里应外合,吕布本来就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哪能识破其中奥妙?

鬼谷子·谋术第十案例故事

原文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远近之义。

案例

鬼谷子认为隐而不露是一种大智慧。愚人运用智慧是大肆张扬的,而圣人运用智慧却是隐而不露的。隐而不露也是一种谋略,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故意将自己的内心掩盖起来以麻痹对方,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就会露出利牙,刀枪出鞘,置对手于死地。

鬼谷子的捭阖之道,从某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所以说,向对手灌输一些卑小的目标,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使他骄傲自大,使他放松戒备,然后把本来强硬的面目露出来一举吃掉对方。

“明知故昧”的意思是明明知道的事情而故意装作不知道,看得分明的东西装作看不见。通俗一点讲,就是虽然明白一切,但却故意装糊涂。那么,明明知道、明明看见了却装作不知道、没看见,这当然是一种策略。例如为了保全自己,为了使目的达到,你都必须这样做。比如你偶然知道了你不该知道的事情,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你必须要缄口不言。人人都有身处险境、尴尬难堪的时候,明知故昧常常是明哲保身或达到目的的重要手段。

不露声色,实际就是装糊涂,越是大事,糊涂越要装得彻底。一则可以保护自己,减少受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二则可以在别人不防备的时候予以攻击,反败为胜。

明朝张崛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特务组织)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开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于是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

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

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五千两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

于是拿出笔来,一共写了九个人的名字,正好数量符合。所写的这九个人,实际上都是武士。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名单上列出的九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

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空当,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九个武士,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一个被抓,另一个自杀身亡。

张县令遇事从容镇定,不动声色诱盗贼上当,糊涂装得多么彻底,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钱财,又擒获了强盗。

面对强大的对手,若无取胜的机会,却一味地勇往直前,就会陷入被动,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牺牲。如果适时示弱,可以避其锋芒,迷惑对手,得以养精蓄锐,然后等待时机反戈一击,常常能出奇制胜。

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善于审时度势,隐匿自己。“大成若缺,其用不解,大盈若亏,其用不穷,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的就是要善于藏而不露,以待时机。过分地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讦。人生是一个艰难的旅程,绝不会一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所以我们必须懂得适时地扬帆和收帆,以避免被风浪吞没,从而安全地抵达彼岸。审时度势,捭阖有度,顺应阴阳调和的自然规律,凡事计划周详再实施,是成就大业的基本要素。